意甲模式?–––從贊助及青訓說薩斯索羅(2)

意甲模式?–––從贊助及青訓說薩斯索羅(2)

上文提到薩斯索羅成功升班的經歷,在十五年間由丙組升至甲組,更成為少數地首次升班就能留在意甲超過三年的球隊。這個故事固然不及李斯特城奪冠般夢幻的童話,而她背後所支撐的經濟力量,也是意甲傳統式的家族企業。

要踢好波,先要有個球場。我們每天抱怨球場政策多番受制,就連足球傲視歐洲的亞平寧半島可嘗不是?由於意大利對球會擁有土地的法例規管極為嚴格,而意甲球會對於球場的使用及擁有權往往受制於政府,而市政府為了收取租金償還當年奧運的地債,一直對於翻新球場的批核多加阻撓,這兩點一直是為人垢病的地方。球會往往不能在球場內行使主權,需要經政府審批,不能翻新設施或制定行之有效的球場管理政制,無法增加球場帶來的收益。球隊在2003年,只有一個容納4000人的安素列斯(Stadio Enzo Ricci)球場,後來升上甲組後,球場需要符合意甲賽會的規定,便向鄰市雷焦安納租借三色旗主場(Stadio Citta del Tricolore)。


前名為三色旗球場,現時由馬貝集團購入,名為馬貝球場,為薩斯索羅與雷焦安納共用的主場。

一般來說,遇上這些情況,球會的主席大多會向其他球隊租借其他球場,例如今年剛升班的克羅托內,或幾年前的佩斯卡拉,都借用附近城市的主場。這時候,作為薩斯索羅升班最重要的其中一人––球會主席史基斯 (Giorgio Squinzi)明白球場問題需要徹底解決,租借主場不合符長遠利益,便決定直接買起球場!

史基斯是何許人?或者他不及名氣響噹噹的貝魯斯安尼這位政壇老手,但在「政商球黑」難以細分的意大利,史基斯在成為薩斯索羅主席前確實在「政商」有一定的名氣。他是意大利最大型建築化學原料馬貝公司(Mapei)的創辦人之子及行政總裁,於2012年起任職意大利工業聯合會主席,意大利從史前到文明古國以至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歷史文物多不勝數,而國家的文物歷史修復工程所採用的原採料,例如地板、基建水泥、混凝土等,馬貝公司都是這些材料的生產專家,可想而知其公司在意大利的重要位置。


圖右為史基斯。

作為一位精明的生意人及足球發燒友,他先通過公司以2200萬贊助給球隊,並於2013年12月直接以馬貝公司(Mapei)的名義買下三色旗球場,更將球場冠名為馬貝球場(Stadium Mapei),擁有球場的一切話事權,成為第一支擁有自己球場的意甲球隊,亦是與祖雲達斯、烏甸尼斯成為三支意甲球會擁有自己的主場。透過擁有新球場,一切球會的政策及相關基建就暢通無阻。傳統的意甲球場殘舊、破爛,而且大部份是田徑運動場及足球場多合一而成,球場旁的跑道分隔開球場與觀眾席,兩者的距離對於球迷的打氣不是好事。薩斯索羅營運球場比傳統意甲前衛,除了按級別售賣門票及擁有大量的行政包廂外,沒有跑道區隔球迷,主場賽事氣氛更好,而附近的設施如停車場、座位、帳蓬等都較其他意甲球場現代化,吸引更多人前來觀看賽事,年均入座率接近70%。雖然數字上與其他主流聯賽有差距,但場均入座率已經比意甲整體徘徊50%為好。

馬貝公司(Mapei)是否很熟口面?沒錯,它是薩斯索羅的主要贊助公司,亦是薩斯索羅球衣心口中的贊助,而馬貝的主席史基斯又同時是薩斯索羅的主席,這種「政商球」的關係其實在意大利有很多例子。短短十數年期間打入歐洲賽,這種急速的擴張及發展,令人聯想起同樣由母公司操控––九十年代帕碼拉特企業(Parmalat)贊助控股的帕爾馬比較。薩斯索羅的營運模式確實與帕爾馬有相似的地方,都依靠著家族企業來支撐球隊,這也是意甲球隊的一個特色。


馬貝公司是薩斯索羅的主要贊助企業。

薩斯索羅的球員薪金普遍較低,在2014-2015年均大約二千九百萬歐元(Altri cost operatvi),據2015-2016年薪金支出統計排行12,即使主帥迪法蘭斯高,去年只有九十萬歐元一年,相比起同年文仙尼的四百萬歐元、艾歷尼的五百萬歐元,即幾倍的數字,但扣除其他開支,在2014年度也達至頗高的虧蝕。後來綠於得益自2015年意甲「隔年」的電視轉播收益政策成效,終於達至收支平衡,不過從表中可以看到馬貝集團對於薩斯索羅的贊助是起了關鍵的影響。


薩斯索羅2013-2015年度的收支表,螢光黃色一項是馬貝企業的贊助。

穩定的贊助收入來源的確確保球隊在短時間內資金流轉不會出現問題。由於薩斯索羅本身只是艾米利亞大區摩德納市的一個工業小鎮,沒有傳統意大利的浪漫唯美建築群,平實沉寂是她的特色。接近一百年才首次升班,要吸引大牌球星或國外球員自然是一件難事,故此不得己先向國內班霸及其他甲組球隊著手,租借意甲球員,成為班霸球隊的附庸。薩斯索羅的「宗主國」是班霸祖雲達斯,升班後借用小國腳隊長摩朗尼,購入貝拉迪、沙薩的一半擁有權;一季站穩陣腳後便開始物色意甲的青訓遺珠:從帕爾馬購入沙桑尼;羅馬青訓棄將比歷連尼、安堤、馬斯迪利及保列坦奴,借用列治,切塞納的辛斯,這一系列的球員特點是:大球會未能上陣的青年球員,或只有意乙上陣而無意甲經驗。例如馬斯迪利外借的球隊是意乙布雷西亞、列治是克羅托內的升班功臣、辛斯是切塞納及聖馬力諾的靈魂人物,但薩斯索羅仍大膽發掘這些球員,逐漸成為過去兩季及今季重要的戰鬥力。

青春風暴自然是薩斯索羅的一大特色,然而球會還會從其他意甲球會收購實而不華的老將,以老帶新,例如阿沙比、比安甸尼、佩路素、保羅簡拿華路及馬特尼等經驗豐富的本土球員,這些球員部份仍然處於當打之齡,但不為球會重用。作為球隊的中流底柱,對年青一輩的意大利小將實有幫助。

然而,不論老幼,上述提及的球員有一個共通點––意大利球員。意甲近年經濟不景氣,不少經營困難或資本不多的小球會奉行「即食」政策,透過收購海外特別是南美等年輕廉價的「原材料」,再進行加工輸出到其他聯賽從中賺取利潤,波佐家族的烏甸尼斯可為佼佼者,就連傳統的青訓營亞特蘭大,都漸漸放棄自家的傳統,以收購海外球員或過氣球員,減少對青訓依賴,直至今屆才算有起色。班霸如國際米蘭、羅馬、拿玻里更是外援氾濫成風,肯重用意大利本土球員已經少之有少,更遑論長遠投資本土青訓。


貝拉迪和沙薩是過去薩斯索羅著重本土及青訓的標誌。

史基斯現時非球隊主席,但他去年年中曾明確指重用青年球員,是球隊明確及長遠的方針,不止令球會有健康的發展,而且對國家足球事業有益;而馬特尼等球員縱使已不再年輕,但他們也是本土派的一份子,也應該加以重用。這番話所言非虛,薩斯索羅一隊分別只有5名(2014-2015年度)、3名(2015-2016年度)及4名(2016-2017年度)的非意籍球員。而2015-2016年度攻入49球中,意大利本土球員就攻入40球,佔全隊八成,而不少年青球員如貝拉迪、比歷連尼、馬斯迪利等都漸漸為大球會留意。在現今外援當道的意甲球壇,薩斯索羅堅持本土及勇武進攻的打法,是意甲球壇罕見的青泉。

雖然薩斯索羅今季表現暫時是令人失望的,或者從結果去落定論,由上季的第六名跌至現時第十六名,的確很難將薩斯索羅今年的努力定義為成功。但足球沒有永遠的勝利,也不應只沉迷於偶而的童話故事內。家族企業對於意甲來說是一個根深蒂固的現象,當然薩斯索羅是幸運的一隊,有一位熱愛足球的前主席願意投放更多資料,而更願意實施一套對國家及球員的足球發展有所裨益的方針,這才是一支令人信服及敬佩的球隊,值得現今意大利球隊借鏡。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