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掃盲手冊(一)|Katarina Prestor
(文章寫於2014年6月)
每到雙數年,足球就會變成全球的話題,而每四年一次的世界盃更加是足球界的最高榮譽,於是在這些年份的夏天,就會出現一些「球迷」,這些人,平時不會看足球,但到了世界盃年,他們都會湊湊熱鬧,看看球,談談球隊。但這些「球迷」究竟有多了解足球呢?
自從足球搏彩合法化之後,流行一個講法叫:睇波不賭波,睇來幹甚麼?
但當你在電視前面又或是球場看台上看一場/用真金白銀去投注一場比賽時,你知不知道你究竟在看甚麼?你清不清楚自己在賭甚麼?
本手冊不鼓吹任何人賭波,但也不阻止任何人賭波。只希望大家讀完後,能夠了解自己在看/賭甚麼,讓不懂足球的人變成略懂,也令略懂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足球這項運動。
足球究竟是一樣怎樣的比賽呢?
其實用一句就可以說完:
「足球就是兩隊球隊,在球場內每隊十一人,限定時間內,把球合法地放進對方球門次數較多的球隊獲勝的比賽。」
但這句句子其實充滿玄機。
1.1 球場
首先是球場,我相信很多不熟識足球的人都不知道,所謂標準足球場,其實每個場的大小是可以不盡相同的。
球場的闊度由45米至90米,長度則是90米至120米。你沒看錯,闊度是可以相差一整倍的。所以最極端的「標準」足球場可以是90米x90米的正方形(當然我相信世界上沒有一個這樣的怪球場)。
事實上歐洲頂級聯賽使用的球場大小也都有分別,出名細小的高貝利球場,長101米,闊67米;而出名巨大的魯營球場,則長105米,闊70米,別才看這幾米,在比賽中往往這幾米的距離就是勝負的關鍵。
頂級球賽中擁有不同大小的場地這事在一般運動來說,是很少有的,NBA的球場每個大小都必定一模一樣,乒乓球桌的大小更不可能每個都不同,足球,就是這樣特別的一項運動。
附件:今次巴西世界盃的球場大小:
而今屆2014的世界盃中,除了Estadio Castelao是大一點的110 x 75 m外,其他球場都是 105m x 68m。所以當你觀看/投注在Estadio Castelao舉行的賽事時,可以把球場較大這點計算進去,有些球隊的戰術適合較大的球場,而有些則在較小的球場會發揮更好。
附錄:於Estadio Castelao舉行的賽事:
但即使是最小的球場,其實還是非常之大。人和人之間站位的距離很遠。有些人可能看足球小將長大又或是對距離感覺很差,常常球剛過半場就大聲嚷著「射呀射!射他吧!」,這是不理性的。就以今次世界盃大多數球場的尺碼來計算(105 x 68),就足足有由旺角新之城一直到銀行中心那麼長,和整個雅蘭中心那麼闊。
當你身處自己龍門前,對面龍門就在下一條班馬線那麼遠(圖中紅色圓點)
而半場就是在百老匯後面一點的位置(圖中黃色三角形)
要從這樣的距離用腳射球命中一點,是極其困難的事;所以,如果你不想被人識穿你很少踏足十一人球場,在球還是剛過半場又或是離門4-50碼時,還是不要喊「射!射!射!」為妙。
如果已經在禁區頂呢?射門是不是就會容易得多呢?畢竟禁區只有16.5米,近多了!
圖中紅點為要射門的球員,假設這是一個平面的世界(沒有高度),而x的長度是22米,x和y成直角(方便計算),那麼射門角度有多少呢?
龍門的闊度為7.32米
設 a 為射門角度,則:
tan a = 7.32/22
tan a = 0.3327
a = tan -1 0.3327 = 18.4022°
只有18 度!
射門角度是18度的話,那在皮球上就只有:
18/360 x 70cm(標準足球的圓周) = 3.5 cm 的位罝可以命中球門。
在那個一閃即逝的瞬間,用腳背/腳內側去命中那 3.5 cm 的位置,可真不簡單啦!
這還是無視守門員的存在!如果把守門員加進去,能入球的角度就變成了這樣:
我們看到黃色隊的守門員,淺灰色是他大約的守備範圍;可以看出的是,少了淺藍色的部份可以射入,剩下灰色位置的角度真是小得可憐(太複雜… 不想計算了 >”<)。
所以當球賽進行時,龍門和進攻球員中間不只有守門員,還有其他防守球員,進攻並不是胡亂地把球踼向球門,不懂的話,就少說話,多觀察。那球員明明比你和我都更想把球放進對方龍門內,為甚麼他不射門呢?是不是中間有人阻隔?是不是對自己射術沒有足夠信心?是不是有比起腳射門更適合的選擇?當你懂得問這些問題時,你開始明白足球是甚麼一回事了。
1.2 在球場內每隊十一人
有些人說:「足球不過是一堆臭男人追著皮球罷了,有甚麼好看?」
這句說話沒有任何一個字是正確的,說這句話的人完全不懂足球,我替他的生命感到難過。
首先,足球是不限性別的,男女都可以參加,如果今天突然出現一個女球王,速度快,技術好,體能無限,她是絕對可以在世界各頂級賽事中出場的。會有足球是「一堆臭男人」這個誤解,是因為這樣的女生沒有出現過,相信是先天的問題,女性骨格不夠男姓強壯,速度也比較慢(看各項田徑的成績就可見一二)。
其次,球場上的人並不是每個都追著皮球的,球場上二十二個人,拿球的只有一人。那就代表其他二十一人都要追著皮球跑,都要奮不顧身地撲向那個小小的皮球嗎?當然不是!只有幾歲的小朋友踼球時才會一直追著皮球跑!
足球其實是一個傳球與走位的遊戲,進攻方通過走位製造空位射門,而防守方則透過走位防止這事情發生。所以當你看足球的時候,眼睛不要老是瞪著皮球,否則你其實和一個幾歲的小朋友沒甚麼分別。用書法或者畫畫來比喻的話,就是「留白的地方才是精髓所在」,足球也是一樣,當你看球又或是踼球的時候,多留意沒球的球員在哪裡,為甚麼他們要站在那邊?為甚麼他們要跑到這裡?弄明白這些問題後,你才真正開始明白足球的真義。
<出處:網路截圖,電影《少林足球》>
其實足球非常好看,因為球場內十一個人分工合作,為相同的目標而努力;足球比賽是一場戰爭,縱合戰術、個人能力還有運氣的戰爭!所以如果其中一方有人因為犯規而被驅逐離場,會讓少一人的那方變得非常劣勢,同時也讓比賽的可觀性減低。
那麼,這十一個人在球場中的工作分別是甚麼呢?
1.2.1 守門員
首先,十一人之中會有一個守門員,如果守門員不在場、受傷、或者對球證表示不能踼下去,球證必需要暫停賽事,直到守門員OK為止,無論任何情況下,兩隊都必需要有一個守門員。
守門員的工作就是阻止對手把球放進我方的球門內,為此,球例給予了他大量的特權:
-身處在自家的禁區內,他就可以用手觸球、接球和擋球。
-在小禁區內,所有對手都不可以觸踫守門員(侵犯龍門條例是也)。
-必需配載手套。
有權利也有義務,守門員不可以做以下的事情:
-用手接住己方的回傳(不可以拖延時間)
-接球後六秒內不開出(不可以拖延時間)
-在球場內便溺(曾經法國門將巴夫斯就在門柱旁就地解決,結果球證沒看到)
守門員也是場內最清楚每一個其他球員位置的人,所以經常要附責提醒對友敵方的位置。
1.2.2 後衞
在守門員前面的,是後衞,通常會有三至五人。後衞的工作是阻止對方射門,這個目的可以透過不同的方法來完成,包括截斷對方的傳球、阻擋對方的盤帶、先一步搶佔對方的位置、站在對方球員的射門線道上甚至是故意把對方踼跌。當然,把對方踼跌是犯規的,而且也要承擔被罰的風險,但毫無疑問,如果不是故意去傷害對方的身體,犯規絕對是防守球員工作的一部份,不應該受到道德上的批判。有些人很喜歡用「矛」來去指責一些防守球員,這些人正正不明白足球這遊戲的本身,如果不想有身體接觸可以去玩網球、乒乓球又或是高爾夫球,一樣緊張刺激,但足球就是一個有強烈身體碰撞的運動,而這些身體碰撞,往往由防守球員主導。
而且現在球員的技術都非常了得,要搶得腳下球其實並不容易,很多時一出腳就會被對方抓緊空擋越過,所以更多時候,後衛都是以站位為先的,收窄對方選擇,逼使對方犯錯。其次就是盯人,緊盯對手,不要讓他有任何空位可以突破。最後就是解圍或是把搶來的球傳向前面轉守為攻。
除此之外,後衛也會透過越位條例幫助球隊達成攻守互換。這個比較複雜,我們留待談論「把球合法地放進對方球門」時再說。
1.2.3 中場
中場球員通常會有四至五人,他們的工作就是助攻和助守,簡單來說,就是攻擊的時候要上前,防守的時候要後退,不停的用跑動來制造人數上的優勢。如果細分的話,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防守中場,主要是成為後衛前面的屏障;有些人以為防守中場一定要搶到波才算做表現好,其實不然,盲目的搶球只會被對方扭過,反而拖延時間讓己方後衛穩守防守位置才是一個防中的首要任務。
邊中場,主要在邊線活動,在進攻時把對方後衛拉向球場兩邊(無論有沒有帶球),製造空位。
在防守時通常有兩個選擇,一是留在中場附近等待快速反擊,二是回到後面給予對方球員壓力。
10號位,這個位置現在基本已經失傳,他會在前鋒稍後的位置活動,所有進攻都會以這個球員為核心,不會參與防守。
10號位不再流行,取而代之是一個我稱作「派路位」的位置。此位置最出名的球員就是意大利的派路,他站在防守中場的位置,但其實並不太擅長防守,主要的工作是作為所有進攻的起點,由他負責決定長傳還是短傳,把球傳向兩邊還是作中央突破。
1.2.4 前鋒
前鋒通常有一至兩人,很多人以為他們唯一的工作就是入球,其實這是很落伍的看法,近二十年的足球發展,前鋒已經發展出很多不同的類型,每一個類型工作都不會單單是入球。
柱躉式中鋒作用是作為前場第一點的拿球者,然後護球傳給前鋒拍擋或是兩邊衝上來的中場,再轉身走前等待機會。
單箭頭不但要負責入球,還要回防作為防守的第一人,經常在前場被對方玩馬騮搶球,影響對方的進攻節奏。
速度型前鋒,當球隊全員防守時在中圈附近待機,希望可以找到突擊的機會。
技術型前鋒,當對方全員防守時,用個人技術找出缺口,
影子前鋒,見於所謂無鋒陣式,作用主要為引開對方中堅,讓中場有機會插入進攻。
1.3 限定時間內
足球的限定時間是90分鐘,上下半場各45分鐘,中間休息15分鐘。
當比賽中途有停頓的時候,例如球隊換人、有球員受傷、有球迷裸跑、球證抽筋、甚至是有狗隻跑入場內等等突發情況,球證都會按自己的計算和感覺進行補時,通常補時會由3-5分鐘不等。
如果該場一定要分出勝負,那麼90分鐘平手後會加時30分鐘,加時還是平手則會射十二碼。
這些都是常識,不懂的人應該也不知道足球是用腳踼的。
1.4 把球合法地放進對方球門
對於一個看球的初哥來說,其實你要知道的球例只有三條,只要滿足以下三條,就算是合法進球:
1.4.1 球如何才算進了?
這個是經常會出現的問題,那球停留了在界線附近,那究竟是不是入球呢?當慢鏡重播時評述員會說「球已經完全越過了白界」,沒錯,有沒有進球,要看球有沒有完全越過白界,即使只有一毫米還貼著白界,球還不算進的。這基本上是最最最客觀的球例。
進了
沒進
2014年世界盃會使用新科技,不再單單倚賴球證的肉眼了,對於如此客觀的條例,我認為是好事。
1.4.2 越位
對於初初看足球的人來說,越位可以算是千古迷題,感覺球證總是喜愛把單刀球都吹停一樣,但實際上越位是甚麼呢?
簡單來說,越位就是指己方最前的球員和對方球門中間最少要有兩名對方球員(守門員也計算在內,平排也可以)。
<圖中11號球員就沒有越位>
<圖中11號球員處於越位位置>
那豈不是永遠也沒有單刀球了?
當然不是,因為越位計算的時機是傳球球員踼球的一剎那。只要在球傳出來之後,用速度KO那個在你前方/平排的守衛就OK了。
<只要傳球一刻沒有越位就OK>
那麼我單刀時橫傳是否有問題?
那要看你的隊友是不是處於越位位置內,如果他比你前,基本上就一定越位了。
如果我受傷躺了在越位位置上,然後我隊友入球了,那算不算?
主要看你有沒有影響到比賽進行,例如你擋著守門員的視線又或者直接影響到對方的行動,那就不算,如果你真的乖乖的躺在一邊,比賽與你無關,就沒問題。而有沒有問題,其實就主要看球證即場的判斷。
那為甚麼要有越位呢?這不是費時失事嗎?明明大好的單刀進攻機會,只因為球員早了起步就被吹停了。
這個問題,也有不少人懂得答:
「如果沒有越位條例,攻方就可以放一個人在靠近對方球門的位置,從而輕鬆獲得機會。」
這答案沒錯,但這答案只是覆蓋了事實的一小部份。
其實,越位條例是用來讓兩隊攻守互換的手段。
如果沒有越位條例的話。只要球一旦運上前場對方的球員就很難將球反守為攻了。
看看以下一個例子:
紅隊壓著黃隊來進攻
當紅隊射門被門將沒收後,由於沒有越位條例的關係
紅隊選擇繼續緊逼黃隊(不退後)
你會發現黃隊無論傳球到哪,都會被紅隊繼續在危險地區施壓。
無法讓球離開自己的半場。
剩下的進攻手段只有用長傳將球放到最遠的前鋒。但剛才也說過球場其實很大,長約 100 – 110米,長傳的準確度很難控制。結果就會變成了長傳遊戲:「我的守門員接球,長傳到你的禁區;然後你的守門員把球沒收,再長傳到我的禁區。」
相反,如果有越位條例的話,黃隊球員會在守門員接球後散開,將越位線向中場推,紅隊球員為了離開越位位置,唯有回到自己半場。
然後,就可輕鬆的讓球離開自己的危險區域了。
足球比賽不像藍球有 24 秒射球條例,也不像美式足球有攻守互換,first down等其他方法來進行攻守互換,所以如果要讓比賽緊張起來的話,越位條例是必需的。
1.4.3 球證
對於球證,你只需要知道一件事:
「球證是球場上的上帝」
你沒看錯,這是真的,球例上明文寫著:
「每一場比賽由一位裁判控管全場。裁判對於被指派的比賽,有資格全權執行規則。」
甚麼意思?即是球證說了算。
這個攔截動作是不是犯規?球證說了算。
這個球員有沒有在越位位置參與進攻?球證說了算。
這個犯規是不是在禁區內?是不是有十二碼?球證說了算。
所謂得益規條算不算數?球證說了算。
在這個日趨保守的足球場裡,像以前那種7:4、9:6那些比數已經不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往往是1:0、2:1這種一球定生死的比數。這就表示,只要球證一個誤判,一個十二碼,一個自由球又或是一個紅牌,往往就決定球賽的勝負。
但這點往往被足球評術員、球員和球迷有意無意的忽略了。
足球評術員經常對球證的決定評頭品足,卻又不能給出實際理由;他們說的大多是:「這球吹罰有點過份!」「這一球不應該吹罰啦!」這樣的空話。如果他們明白「一個動作是否犯規,球證說了算」這個道理的話,就不會有這麼多廢話了。
球員也經常質疑球證的判決,當然是因為判決對他們不利啦,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實際上那個穿黑衣的傢伙其實操著對球員的生殺大權丫,球員對著他大叫又或是侮辱其實都是非常愚蠢的行為,因為這會在球證腦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而這印象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球證臨場的決定。
球迷們在看直播的時候,不斷的聽到足球評術員對球證的決定指指點點,不斷看到球員追著球證喊冤,潛而默化地,球迷們開始覺得球證是錯的,球證永遠是錯的。
所以如果有朋友和你看球時,他大聲地說球證這球應該罰,那球不應該罰的時候;你可以冷冷的丟他一句:「球場入面球證大晒家嘛...」
那,我們何時才可以批評一個球證呢?
我個人認為,球證必須要保持公正!
一個動作,如果A隊做的時候不吹罰,那B隊做同樣動作時也不應吹罰,相反亦然。
例如他對一個「波打手」的動作吹罰,那這場比賽餘下的時間,兩隊「波打手」他都要吹罰。我們討論的焦點不應該放在那球究竟是「波打手」還是「手打波」,因為這是球證負責決定的;焦點應該放在球證對同一動作是否一視同仁。
1.5 入球次數較多的球隊獲勝
這不是必然的嗎?
對,這是必然的。但足球和其他球類運動分別最大的地方,在於得分很低。讓我們看看下表。
上表是二戰後的所有世界盃場均入球數,很明顯地,數字一直在下降,而最近四十年中,二千年以後下跌得相當利害。在1958年之後,就沒有再出現過場均3球以上的世界盃了。這數據可以讓我們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就是當一隊球隊入了兩球之後,他被追和又或是反勝的機會其實不大,因為有第四第五球的賽事其實不多。
這讓足球成為了這世界上最靠運氣的運動,因為勝負往往是一球與兩球之爭。比賽之中,如果幸運之神不眷顧你,讓你剛好在拿球前滑一滑,被對方前鋒偷到球,然後他單騎猛進,射入球門,你很有機會就因為這一下滑倒而輸掉比賽;又或者你大腳抽射,球擊中門柱內側,究竟之後球要彈入球門還是彈出場內,這跟擲毫是沒兩樣的,純運氣決定,而你可能因為這一個反彈球而贏得比賽。
其他球類這個問題都比較少,籃球一場得分50-150,要因為霉運而輸掉比賽,一次運氣欠佳是不夠的,需要連續地運氣欠佳連續地射不入。桌球比賽中,採用17戰9勝制,一兩球的運氣欠佳可能會讓選手輸掉一兩場,但只要他有足夠實力,他可以有9次機會追回來。網球也一樣,一分最少要打四球,一局六分,五局三勝,一兩球的貼網球不會讓選手輸掉比賽,只要選手精神集中,減少失誤,是可以贏回來的。
唯獨足球不是這樣,這也是為甚麼足球博彩比其他博彩繁盛的原因,因為足球好像有跡可尋,但實際上運氣成份佔得相當相當重。
所謂強隊,其實不過是指他們能爭取比別人更多機會,可以更好地控制戰局,可以把犯錯的機會壓到最低而已,並不代表他們必勝。
「足球,不是強者必勝,而是勝者為王」 這是足球小將中的卡爾軒斯史奈達說的。
<出處:網路,漫畫《足球小將》>
(待續……)
資訊浩瀚;東張西望。
竭盡所能;深入求真。
企高一格;全新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