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式戰術對球員發展的影響(8)續:邊線型進攻中場 | 小陽
施丹由祖雲達斯轉投皇家馬德里後,其位置需要作出改變,被安排於左路,配合卡路士後上助攻。
但施丹沒有被位置所局限,經常移入中場中路組織攻勢。總括來說,由於當時銀河艦隊球星如雲,隊友的進攻意識和能力屬頂級,因此位置轉移對於施丹來說,影響不太大。
至於朗拿甸奴和卡卡,如果他們職業生涯的黃金年齡是身處90年代的話,其位置應該是傳統進攻中場,而非前者於效力巴塞隆拿時的偏左位置,後者於AC米蘭的偏右位置。朗拿甸奴是千禧年代踢法最富娛樂性的球員,卡卡的踢法則有點兒偏向歐洲進攻中場的特質。基於兩者於球會賽事和國家隊的位置偏向接近邊線,所以,速度和競技水平成為兩人能否維持高峰期的關鍵。
只可惜,朗拿甸奴貫徹巴西球星的「優良傳統」成名後便沉迷夜生活,導致身體狀況和爆發力慢慢減退。縱使其個人技術和單對單的突破能力仍屬世界頂級,但卻很難在一整季賽事內維持高的比賽狀態,所以在效力巴塞隆拿後期,當面對對方守衛貼身防守時,基於細哨的爆發力開始減退和體型開始微微腫脹,已經不能像以往輕鬆地擺脫對手;即使擺脫成功,但只要守衛肯死纏力追,很多時都可攔截成功。因此,朗拿甸奴需轉戰一些比賽節奏相對較慢的聯賽(意甲AC米蘭)或防守球員沒有作出太多緊身攔截的聯賽(回流巴西國內聯賽)。
舒夫真高於2006年由AC米蘭轉投車路士,由於基拿甸奴和奧利華拉表現失色,令AC米蘭前鋒線只淨下恩沙基可依靠,所以卡卡於2006/07年度球季開始需兼顧入球重責,甚至客串前鋒。
而卡卡亦因而得益,於2007年帶領AC米蘭獲得歐聯冠軍,然後再奪得金球獎,登上職業生涯的高峰。只不過,亦由於經常在前場單打獨鬥,有時候獨力難支,導致體能狀態幾乎被耗盡,在2009年轉會皇馬後一直未能回復高峰,加上未能適應西甲聯賽風格,球隊又以C.朗拿度為核心,令卡卡的皇馬生涯未如理想。
在2014年世界盃為德國射入致勝球的葛斯,由出道至今幾乎出任過中前場的所有位置:高普安排他擔任進攻中場、哥迪奧拿安排過他擔任翼鋒,輔鋒,路維喜愛他出任false 9 位置。
綜合葛斯的表現和身體條件,進攻中場似乎是最適合的位置,但奈何哥迪奧拿的進攻思路集中邊線,對攻擊中場不太重視,加上拜仁陣中的攻擊球員何其多,洛賓、高文、杜格拉斯哥斯達,列貝利是純正翼鋒,梅拿擔任右翼鋒又比葛斯出色,造成葛斯在拜仁三季苦無上陣機會;而在國家隊中,奧斯爾已經霸佔進攻中場一職,葛斯還需時間適應false 9這位置。長時間缺乏上陣機會,加上不斷轉換位置,令這位2011年歐洲金童獎得主陷入迷失局面。而到了今季回歸母會多蒙特後,又未能回復昔日風采,暫時表現普普通通,甚至連鬥志也日漸消逝,看來只有球員本人才能挽救其職業生涯。
巴西和阿根廷兩大向來盛產頂級進攻中場的足球王國都出現斷層情況(迪亞高、根素、柏斯托利等人實力經已見底,2014年世界盃巴西新人Bernard本是一名進攻中場,但時任巴西領隊史高拉利和薩克達領隊盧錫斯古卻安排他出任右翼,影響他的發展方向,奧斯卡和古天奴算是近年來發揮較好的兩位),兩國轉移出產更多翼鋒(韋利安、杜格拉斯哥斯達)或九號半類型的球員(戴巴拿)。
反觀近十年青訓系統最出色的西班牙和德國,卻不斷湧現優秀的進攻中場:恩尼斯達、大衛施華、馬達、伊斯高、奧斯爾,達斯拿。
戰術模式令進攻中場式微
進攻中場自踏入千禧年代後期便逐漸被戰術體系架空,經常被安排於邊線位置的戰術模式局限了球員的發揮。另一方面,隨著4-2-3-1陣式的興起,球隊在中前場更需要三名走位靈活,具備速度和射門能力的球員,多於起用一名進攻中場為組織核心的傳統戰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