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甲年輕化已成趨勢,下一步是本土化? | Nic

今年的十月初,德國足球權威《踢球者》報導,現時歐洲四大聯賽中,以德甲球隊的平均年齡最年輕。在德甲上陣的球員中,平均年齡為26歲;這年齡較西甲的26.6歲,近年情況有好轉跡象的意甲的27.1歲和英超的27.4歲都要年輕。

而德甲上季的18隊中,有50名20歲或以下的年輕球員獲得上陣機會,比起第二的英超(45名)多。在德甲50名20歲或以下的球員中,總上陣時間是25450分鐘……德甲的年輕球員佔了4.2%總上陣時間(西甲3.3%,英超2.5%,意甲0.7%),也為歐洲四大聯賽第一。

德甲近年差不多每季也有多名超新星彈起,去季踢起了甘美治,麥斯美亞,達荷特,桑尼,懷高,莊拿芬-他亞和布蘭特等年輕人;今季利華古遜有19歲新人二閘軒歷捷斯(Benjamin Henrichs),多蒙特18歲右閘柏士勒(Felix Passlack),從阿仙奴回流的基拿比(Serge Gnabry),弗賴堡箭頭菲臘普(Maxi Philipp) 和從降班的史特加轉會萊比錫後有點重生的前鋒添姆雲拿(Timo Werner)等踢起;外援也有多蒙特的普列錫,丹比利,安保路和安利摩亞等代表。

但當大家每季都特別留意德甲所出的年青球員之時,其實德甲有不少球隊都更重用本土兵。有趣的是,今季德甲幾支前列的不敗之師都用上過半數本地球員任正選。

對上一週(第七週)德甲為例,有98名德國籍球員正選上陣,本土球員正選的出場率為49.5%,在四大聯賽中僅次於西甲的56%,但也大幅拋離意甲(41.4%) 和英超(30.5%)。而49.5%的本地球員獲得正選,其實已經是德國近幾季最佳。

要留意的是,和另外三大聯賽不同,德甲是沒有工作證制度或非歐盟的外援限制。如西甲會限制每隊的非歐盟注冊人數;意甲球會每季不能簽多於兩位非歐盟球員;英超則有工作證制度和「17+8」。

在德甲,每隊只要有八名本土青訓出身(其中四位是球會自家青訓)的球員注冊便可以。你會問,「這不是限制嗎?」——但德甲德別之處是各隊可以有99名球員的注冊名額,8名本土球員的規例在比例上根本就是形同虛設(每隊註冊91個外援都可以)。

那本土化,在沒有明文規例作限制下,推動的便是本土球員的自身能力。

榜首的拜仁,也有6名德國球員任常規正選並為主力。年輕的甘美治漸漸確立正選位置後表現也一路大爆發;現時在聯賽榜排第二,今季另一支令人驚喜的不敗之師——科隆,則常規也有7-8名德國籍球員在正選名單當中;聯賽排第三的東歐代表及「富豪升班馬」RB萊比錫,也必定有5-6名德國球員在正選名單當中,也別忘了主力右閘高士達文正在養傷當中,位置由巴西右閘貝蘭度頂替;賀芬咸是今季德甲其中一隊未嘗一敗的球隊,正選陣容中更有9位常規正選是德國球員(除了閘位的卡達拉碧和前鋒卡馬歷外全是本土球員),被傳媒笑稱是「FC德國」;一眾肯重用本土球員的球隊在聯賽獲得好成績,對德國足球來說實在值得鼓舞。今季連從前重用外援的球隊如哈化柏林和禾夫斯堡,也有用多了本土球員。

球壇就是有能這居之,有能力便獲得正選。如賀芬咸的29歲年輕教練拿高士文所說:「我當然不會刻意因球員的國籍而排陣,『FC 德國』是巧合吧。」

從德甲看出,推動本土化最重要的不是工作證和甚麼制度,而是球員自身能力。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