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芬與費里斯蘭人的身份認同(上)| 運動公社

海倫芬與費里斯蘭人的身份認同(上)| 運動公社

文:吳能鳴

對於荷蘭球隊的認識,除了國內三大豪門:阿積士、飛燕諾、PSV燕豪芬外,較為人熟識的相信是海倫芬(sc Heerenveen)。這支位處荷蘭北部的小球會近年以盛產出色射手而聞名,荷蘭國家隊的兩代射手雲尼斯達萊(Ruud van Nistelrooy)與亨特拉爾(Klaas-Jan Huntelaar)均先後為這支球隊效力。但在荷蘭,海倫芬並不只是頂級前鋒工廠的代名詞,它的存在更加一段歷史與文化的遺產、代表著小數民族 — 費里斯蘭人的身份認同。

日耳曼的小數民族
費里斯蘭人(Frisians)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在萊茵河—斯海爾德河—馬士河三角洲(Rhine–Meuse–Scheldt delta)聚居的日耳曼部落:弗里斯(Frisii);跟據早期的歷史記載費里斯曾經與其他日耳曼民族的分支現今荷蘭北部一帶的控制權,同時亦如當時如日中天的羅馬發生大大小小的衝突。公元後69年,費里斯人參與了巴達維亞起義(Revolt of the Batavi),與其他日耳曼民族聯手反抗羅馬的統治,這場起義最終被羅馬軍團鎮壓,部份費里斯人被羅馬俘虜到法蘭德斯(Flanders,即現今比利時西部)及英國的肯特郡(Kent)充當農奴。踏入公元4世紀,荷蘭北部地區受氣候轉變、海平面上升影響,令大遍土地被海水淹沒,弗里斯的人口因而急劇下降。
二十年後,荷蘭北部的生活環境才逐步改善,盎格魯人(Angles)及撒克遜人(Saxons)等其他日耳曼民族逐步移居至此地,連同小部份弗里斯的原居民被統稱為現今的費里斯蘭人(Frisians)。經歷西班牙與法國的統治,荷蘭在18世紀逐步走向獨立,費里斯蘭人亦從歷史的洪流中演化出費里斯蘭語(Frisian),這種語言至今仍然在荷蘭的費里斯蘭省(Friesland Province)受廣泛使用。

費里斯蘭的民族英雄
位處費里斯蘭省的海倫芬在1920年於同名的小鎮成立,這支小鎮球隊成立之初已使用代表費里斯蘭的旗幟(藍白斜間加上紅色睡蓮葉)作球隊隊徽及球衣,但當時真正代表費里斯蘭的是他們足球界的民族英雄:Abe Lenstra。
Abe Lenstra與海倫芬的關系可以說是密不可分,他既是土生土長的海倫芬鎮居民,亦在海倫芬成立的那年出身,年紀輕輕的他在16歲的時候選擇成為足球員(他同時亦是一位著名的速度滑冰運動員),與哥哥(Jan Lenstra)一起加盟家鄉球會海倫芬,海倫芬的傳奇亦從此誕生。司職前鋒的Abe Lenstra比司職後衛的兄長表現更為突出,在加盟不久他已經成為海倫芬的進攻主力,更加多次勇奪北方聯賽的神射手;隨著年齡成長,他的表現亦更見成熟,在1941-50年間,海倫芬在他的帶領下壟斷北方聯賽,連續九次贏得北方聯賽冠軍。Abe Lenstra出色的表現自然吸引不少國外大球會注目,有傳意大利的費倫天拿更曾經開出空頭支票吸引他加盟。
海倫芬雖然壟斷北方聯賽多年,但始終未能染指全國冠軍。1954年,荷蘭足球走向職業化,Abe Lenstra離開效力18年的海倫芬,加盟川迪(FC Twente)的前身SC Enschede挑戰全國冠軍的榮譽。這位費理斯蘭英雄的離開亦代表著海倫芬邁向衰落,足球職業化加上國內聯賽走向統一令這支小鎮球會再無法負擔沉重的開支,戰績亦因此而日漸低落,昔日的北方霸主在70年代淪落為在乙組聯賽打滾、債台高築的弱旅。

兩個費里斯蘭人的重建計劃
但是海倫芬的命運再一次由費里斯蘭人而改寫,1983年,費里斯蘭企業家Riemer van der Velde入主,帶領這支小鎮球會走出財政的困局。Riemer van der Velde上任後主導球會的宣傳策略,他利用海倫芬的隊徽及球衣上藍白斜間及紅色的睡蓮葉代表費里斯蘭的設計、費里斯蘭的國歌(De âlde Friezen,英譯:The Old Frisians)作為球隊宣傳的工具,重新建立海倫芬代表費里斯蘭的形象,同時,他力主把新建的主場以海倫芬傳奇Abe Lenstra命名;另一方面,Riemer van der Velde亦在場內宣揚家庭友善的政策,趕絕足球流氓問題,使當時的海倫芬成為荷蘭少有未受足球流氓問題困擾的球隊。一系列的宣傳策略成功勾起荷蘭北部居民對於費里斯蘭人的身份認同與支持,財困問題亦因而解決。
隨著多年的財困問題逐漸舒緩,球場上的另一位費里斯蘭人亦開始為海倫芬復興而努力。出身自海倫芬的本土教練Foppe de Haan在1992年正式上任(之前曾任海倫芬的青年軍教練及助教),崇尚進攻的踢法是他執教的主調,在任內他通過出色的球探團隊在歐洲各地網羅多名頂級射手,由早期的湯馬臣(Jon Dahl Tomasson)、柯碧克(Marcus Allbäck),到後期的雲尼斯達萊(Ruud van Nistelrooy)、森馬拉斯(Georgios Samaras)、亨特拿(Klaas-Jan Huntelaar),為海倫芬在進攻上提供強大的火力,戰績亦穩步上揚,他們只用了短短的時間由乙組的弱旅升格為歐洲賽的常客,在1999年海倫芬更勇奪得荷甲的第二名,獲得球隊歷史上首次歐洲聯賽冠軍杯的參賽資格。

「所有人的第二愛隊」
經歷多年辛苦的經營,海倫芬已經由小鎮球隊發展費里斯蘭省的代表球隊,與另一支北方球隊格羅寧根(FC Groningen)形成荷蘭足球的北方勢力。海倫芬在兩位費里斯蘭人的改革下不但吸引大量費里斯蘭人的支持,更加獲得國內其他球迷的認同、被冠以「所有人的第二愛隊」(everybody’s second favorite team)的稱號。此外,透過球員買賣所累積的資本及主場高達八成的平均入座率令海倫芬成為荷蘭聯賽中財政最穩定的球隊。海倫芬能夠在近年建立起費里斯蘭形象,三位費里斯蘭人Abe Lenstra、Riemer van der Velde與Foppe de Haan故然居功至偉,但費里斯蘭自份認同絕對不能單靠球會傳奇、公關宣傳及戰績改善所形成,建構費里斯蘭自份認同的關鍵更加在於對於建制的不滿與宿敵的仇恨。(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