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的黃金十年與戰術風格|Steve Chau
百週年美洲國家盃決賽後寫過阿根廷對智利的短評,承上次的預告,今次會涉獵一下智利近十年的戰術風格及演變。
9年前的智利U20
猶記得丁偉傑於接近十年前的一個專欄寫過,他認為智利有望建立出一個quite promising的班底。而正正於9年前的U20世青盃,智利奪得季軍,現今的一些國家隊骨幹例如Alexis Sanchez、Arturo Vidal、Gary Medel、Mauricio Isla等等,亦在當時的陣中。但筆者認為真正的蛻變始終在於兩位阿根廷教練的改造 : Marcelo Bielsa及Jorge Sampaoli。
戰術狂人比爾沙
如果有留意打入過歐霸盃決賽的那支畢爾包,會見得到Bielsa的tactical philosophy。由最前點開始做壓逼反搶、較傾向並擅長man-marking及在小範圍製造人數優勢壓逼、with possession傾向build up from the back、在前場進攻重用邊線拉開闊度等等,加上Bielsa對其戰術理念非常貫徹,所以球隊的風格往往都非常明快及壓逼性。而另一個特點為傾向踢3-3-1-3。筆者早前在某本地足球雜誌見過,3後衛陣式必須配上翼衛(Wingback),但筆者想強調,足球乃充滿free-flowing movement,陣式數字以至球員擺位等等並沒有板上釘的限制。而Bielsa執教下的智利,3後衛分別是Jara, Ponce及Medel,但前面的中場線左至右主要由Vidal, Carmona及Isla等人組成,但Vidal & Isla於without possession時會收後並協助邊路防守,而邊線攻擊則由曾效力利物浦的Mark Gonzalez及Alexis Sanchez擔任,嚴格來說並沒有正職的翼衛(Wingback)。
2010年智利對西班牙的陣容
而第二個深化這一代智利戰術風格是Bielsa信徒Jorge Sampaoli。光頭佬Sampaoli同樣堅持3後衛陣式,著重build up from the back及專注於局部範圍創造人數優勢壓逼等等與Bielsa一脈相承。但相對於Bielsa,Sampaoli將邊線人手移後協助防守及後半場組織(Build-up Phase)的工作,而前場大多以倒三角組合攻堅 – 即兩名前鋒(Sanchez & Vargas)向邊前縱深跑動,Vidal後上助攻。
繼承比爾沙的森保利
其實紙上談兵了一大段,智利的其中一項特點並未提及到,也是與東亞國家頗相似的 – 就是平均身高很矮。今屆百週年美洲國家盃Juan Antonio Pizzi上任主打4人防線。智利的正選防線平均身高僅有176cm,加上中場則更不足174cm,而不計上185cm的門將Claudio Bravo,場區正選10人的平均身高只有173.6cm。
繼承了過往幾年的戰術風格,智利的用波組織、壓逼及回防等頗強的機動力,身型偏矮反而不是窒礙而是優勢。智利能按自己的特質建立出適合有效而且用了至少一代的戰術風格,可算是國際足球的典範。相比起日本兩年前世界盃空有用波組織而缺乏前後兩線的機動力及效率、以及香港隊近一年越來越濫地招用入籍兵,智利是否香港以至其他亞洲國家的role model?
2014年智利對西班牙的陣容
P.S. 雖然現在正進行歐洲國家盃,但FIFA在每一屆世界盃的仔細數據、球隊戰術實際企位等basic facts都比UEFA齊存,如果有興趣,值得研究。
資訊浩瀚;東張西望。
竭盡所能;深入求真。
企高一格;全新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