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點評阿根廷:阿根廷vs智利(美洲國家杯決賽)|Steve Chau

戰術點評阿根廷:阿根廷vs智利(美洲國家杯決賽)|Steve Chau

美斯宣佈退出國家隊後,不少人都怪責美斯不應那麼軟弱,又或是老調重彈批評其實力及地位 (忽然感覺這境況有點似Stephen Curry)。但決賽過後,筆者仍然想嘗試在這場決賽中尋找一些細節分析。筆者是一名巴塞球迷,焦點自然在於曾執教巴塞的現任阿根廷教練Gerardo “Tata” Martino身上。

Gerardo “Tata” Martino是一個重視壓逼及transition速度的教練。他是近十幾年第一位帶領巴塞於比賽中的possession rate落後於對手的教練。這本不是什麼問題,因為那場還是大勝了對手(Rayo Vallecano)。

上年的決賽我並沒有看,但今屆的決賽,智利打少一個的15分鐘,阿根廷可以明顯佔據控球權,但當Marcus Rojo都被趕出場後,一樣10vs10,沒有了人數優勢。而關鍵在於57分鐘收起一名攻擊球員加多一名中場,以Kranevitter入替Di Maria。相反智利保持攻擊線人手,只是將Aranguiz收入中間拍Vidal。10打10後智利一直佔據possession,並不斷penetrate into final-third。相反阿根廷收後整體,regain possession後盡快運球予前場讓Messi及另一名前鋒(Either Higuain or Aguero)打反擊。最近兩三日開始浮現返一些比賽截圖,可以略略引證出我對整個戰局的觀察。

速度在足球場上是一個相對的概念。Messi及Aguero都很快,但主要在於first few steps及小範圍突破,相反沒有非常出眾的長途奔襲能力。加上智利一直的收窄包夾非常出色,即使世界任何一名球員突破能力再出眾,都很難突破4-5人小範圍的包抄,即使突破了,附近及前面也沒有太多隊友支援或拉扯,結果阿根廷 10vs10後通常以遠射終結攻勢。唯在加時最後10分鐘,Lamela入替Banega,前線終於多返一名攻擊球員,那段是阿根廷 10vs10後攻勢較旺盛的時間,但亦已經是最後10分鐘了。

通常熱門球隊被拖到互射十二碼階段,已經可以被視作半個失敗,尤其心理優勢會落在對方身上。決賽大部分時間被對手控球在腳,手中擁有大把出色技術擅長final-third組織突破的球員,卻主動讓出控球權,要他們遠離final-third打出Ronaldo or Bale式的長途奔襲突擊。

Messi, Mascherano一個二個宣佈退出國家隊,Aguero都放風話考慮退出,連Di Maria都有傳考慮。但其實最應該走的,是誰? 仍記得大約十年前,丁偉傑在某個專欄指出這班智利有能力成為黃金一代,當時沒有太多人認識這班球員,但在Bielsa奠定國家隊戰術風格、Sampaoli再繼續深化後,到現在Pizzi帶領Chile衛冕,三位阿根廷教練先後建立出這個黃金一代智利。最令人惋惜的,莫過於此。(編按:作者尚有後續文章介紹智利的戰術,敬請讀者留意!)

體嘢編輯部

資訊浩瀚;東張西望。 竭盡所能;深入求真。 企高一格;全新體法。

您可能也會喜歡…